垃圾分類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法治建設、文化建設、制度建設、設施建設多管齊下,形成合力,協同推進。精巧的制度建設對垃圾分類可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撬動作用。
垃圾分類是一項系統工程,關系千家萬戶,涉及諸多部門,包含諸多環節,關乎民生公益,需要法治建設、文化建設、制度建設、設施建設多管齊下,形成合力,協同推進。其中法治建設是基礎,文化建設是條件,制度建設是保證,設施建設是根本。這4項建設中,法治建設、文化建設可以說是“永遠在路上”的長期任務,需要堅持不懈地努力。設施建設相對容易,只要政府高度重視,資金投入足夠,技術先進合理,就可以做到。在這種情況下,精巧的制度建設對垃圾分類可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撬動作用。
(青島海碩環保設備有限公司在市南區、青島某中學等地安裝的戶外塑料垃圾桶)
首先是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
例如,生活垃圾中各類包裝廢物占比較大且快速增長,包括塑料、金屬、玻璃、紙和復合包裝等。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在具備較好實施條件的行業,如飲料、礦泉水、快遞、酒類等行業推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將生產企業對其產品承擔的資源環境責任,從生產環節延伸到產品設計、流通消費、回收利用、廢物處置等全生命周期,倒逼生產企業開展生態設計,采用低害少廢的綠色包裝,強化生產企業對包裝廢物回收及處理的責任,促使生產企業自主回收和循環利用包裝廢物,或者繳納專項基金,委托第三方專業企業進行回收利用或處理處置。廢舊電池、日光燈管、過期藥品等有害垃圾回收及處理,也可參照推行。
(青島海碩環保設備有限公司在五四廣場安裝的分類果皮箱 )
其次是生活垃圾統籌管理制度。
由于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我國生活垃圾管理長期存在法律定義與實際管理范圍不盡相符、城市環衛系統和廢品回收系統兩網并存、農村與城市的收集處理設施差距巨大等突出問題。依法建立邊界清晰、兩網融合、城鄉一體的生活垃圾統籌管理制度,將城市再生資源與生活垃圾統一管理,將農村生活垃圾納入規范化管理,可以堵上部分再生資源流入“散亂污”企業的漏洞,補齊農村生活垃圾造成農村環境“臟亂差”的短板。規范的再生資源回收就是高效的生活垃圾分類,同樣是民生公益事業,不應該完全由市場主導。統籌管理后,再生資源回收將得到更多的政策扶持和一定的經濟補貼,從而提高回收利用的污染控制水平、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實現轉型升級 。
三是從量按質差異收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