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城陽區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片區建設啟動儀式暨“集中撤桶并點,定時定點投放”現場會在城陽區城陽街道前旺疃社區舉行,城陽區生活垃圾分類3.0模式由此正式開啟。
僅用2年時間,城陽區從最初的四分類垃圾桶布設1.0模式,到智能可回收物回收箱輔助2.0模式后,總結汲取先進經驗,抓住分類關鍵要素,至此直接步入了“撤桶并點、定時定點”分類投放的標準化、可控化3.0模式。
在啟動儀式現場,相關人員重點觀摩并學習了前旺疃社區的智能垃圾收集房與社區集中撤桶并點、定時定點投放工作模式。自3月31日,全省首個標準化四分類密閉式智能垃圾收集房亮相城陽街道前旺疃社區,作為城陽區“撤桶并點、定時定點”投放模式的首個示范點,該社區共打造5座收集房,覆蓋服務全社區1736戶居民垃圾分類投放管理工作,僅用3天時間就幫助全體居民分類準確率達90%以上。
“目前,前旺疃社區智能垃圾收集房投入使用已雙滿月,垃圾分類投放準確率已超95%。撤桶并點將大量的、分散的垃圾桶點撤除,在美化小區環境的同時達到最顯著的垃圾分類管理效果,為全區全面落地推廣提供了先進性經驗、示范性模式。今年城陽區將全面啟動覆蓋6萬戶居民的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片區建設,全域推廣‘集中撤桶并點,定時定點投放’方式,致力打造全省領先的有實效、可復制、可持續、低成本的垃圾分類城陽模式。”城陽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2019年以來,城陽區城陽街道圍繞市、區垃圾分類有關工作要求,按照“分片試點、穩妥推進”的工作思路,在前旺疃等社區試點推進垃圾分類“集中撤桶并點,定時定點投放”工作,基本實現了垃圾分類設施覆蓋率達100%,分類垃圾桶發放率100%,宣傳覆蓋率達100%,垃圾分類承諾書簽訂率100%,分類準確率超95%。
紅色引領綠色,以基層黨建破解垃圾分類難題
4月4日,城陽街道前旺疃社區召開了垃圾分類“撤桶并點”專題培訓會,社區兩委成員、工作人員、網格員、部分居民代表參加,共同探索開展垃圾分類“環保+健康”“環保+志愿服務”模式,探討積分換購。而此時,社區在北小區為4—9號樓358戶居民配建的第一臺智能垃圾收集房已經投入運行,居民反饋良好,參與垃圾分類熱情高漲。
“垃圾分類是勢在必行的新時尚,社區黨員、工作人員組成的志愿者隊伍已經成立,一句話,黨組織靠前站位,黨員先鋒先學先行,帶頭宣傳,帶頭分類。”會上,社區書記李春紅擲地有聲。
4月15日,社區在南北小區配建的5處智能垃圾收集房全部投用,完全滿足了37棟居民樓1736戶居民的日常使用。據了解,為更好地指導分類,前旺疃社區成立了指導小組,兩委成員值班帶隊,每日在定時投放時間段帶領2名指導員在收集站“站點督導”,并現場開展環保宣講。保潔隊成員不間斷巡查,同時將垃圾分類列為每年評選文明家庭戶的考核標準,以此來推動垃圾分類,真正將居民的源頭分類投放責任落到實處,形成全民參與垃圾分類的長效機制。
“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堅持黨建引領,指導社區以‘紅色’引領‘綠色’,使基層黨建成為破解垃圾分類難題的主要抓手。”城陽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街道將垃圾分類工作納入街道重要議事日程,成立了以街道黨政主要領導為雙組長的垃圾分類推進工作領導小組,配齊配強垃圾分類辦公室人員,堅持每季度黨工委(擴大)會議專題研究;各社區也成立了以社區主要負責人為組長的領導小組,確保垃圾分類工作順利推進。
一群人帶動一片人,助力環保,全民參與垃圾分類
自4月22日開始,城陽街道東旺疃社區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據了解,為了能讓居民,一個不落,全都明確掌握垃圾分類原則,提前熟知社區對垃圾分類的管理要求,東旺疃社區通過廣播、宣傳欄、個性化溫馨提示牌、網格員入戶、微信推送等多種形式,“垃”開了分類的龐大陣勢,營造了人人參與垃圾分類的濃郁氛圍。
與此同時,東旺疃社區結合社區成熟的三級網格化管理機制,分區、分組,設置區域負責人、垃圾分類督導員+保潔責任人、黨員中心戶、樓長四級網格督導機制,發揮網格化管理優勢,分批對黨員、網格員、樓長進行垃圾分類知識培訓,對其責任區內的居民進行垃圾分類宣傳、指導、監督、反饋,并于分類紅黑榜宣傳欄公示,廣泛動員居民、鄰里互相督促,建立垃圾分類長效化機制,織密織牢垃圾分類大網,以網格化“加+”,助力垃圾“減-”。“在影響一群人、帶動一片人的同時,我們借鑒追蹤碼思維,將每家每戶的樓號、單元號、戶號印制在下發的垃圾袋上,確保每一袋生活垃圾的可追溯性,責任到戶。”東旺疃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通過小區LED電子屏、微信公眾號、微信群等進行不間斷宣傳,重點對小區黨員、樓長、志愿者、網格員、社區工作人員、物業工作人員進行培訓,與垃圾分類專業機構合作開展垃圾分類常態化指導培訓,將垃圾分類宣傳納入小區各項文體活動的一個環節開展宣傳……據了解,城陽街道在運用多種形式、多種平臺開展垃圾分類撤桶并點宣傳,引導轄區居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的同時,組建垃圾分類督導、志愿服務隊伍,科學合理劃分垃圾分類網格,在小區形成點、線、面相結合的垃圾分類宣傳督導工作隊伍。
智能垃圾收集房將集垃圾分類稱重功能、線上APP、積分兌換、多媒體宣傳服務、清潔、防雨、照明、監控等功能于一體,并具有殺菌、除蟲、除臭功能。
組建督導員隊伍,每個垃圾站點優先選配1—2名網格員作為督導員,每天定時定點“站桶督導”; 組建監督員隊伍,以網格員為基礎,聯合物業人員在非垃圾投放時間開展巡查,督導亂丟垃圾、不分類等不文明行為;組建志愿服務隊伍,黨員中心戶、樓長定期到居民家中進行垃圾分類宣傳,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以小帶大,帶動居民開展垃圾分類。“垃圾分類、全民參與、助力環保,這是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片區建設的核心要義。”城陽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
一個導向牽引一套機制,每年投入百余萬元用于“獎罰分明”
走在城陽街道小寨子社區,垃圾分類宣傳語、宣傳欄隨處可見,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個垃圾分類投放點,廚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分類明確。2019年7月,小寨子社區成立了垃圾分類管理辦公室,統籌推進三個片區的垃圾分類工作。每個片區都由片區支部書記、片長親自抓這項工作,下設垃圾分類專員和垃圾分類指導員。
全省首個標準化四分類密閉式智能垃圾收集房亮相城陽街道前旺疃社區。
“撤桶并點、定時投放最大的難點就是要強制改變居民的垃圾投放習慣,在這一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居民生活需求和撤桶并點之間的矛盾,堅持居民需求一個關鍵導向始終不變,人性化管理。”城陽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記者梳理了下,合理選址、征求意見、有序撤桶、保持箱體整潔、實施分類清運,是城陽街道撤桶并點工作推進的關鍵詞。“提升居民垃圾分類意識和認同感,最大限度滿足小區居民投放需要,采用分步啟用、分步撤桶的方式引導居民逐步習慣分類投放,維護好居民參與垃圾分類投放的積極性。同時,遵循需求導向制定相應政策給予合理獎勵激勵。”
是的,制度建設是垃圾分類工作能否長期實施的重要保障,獎罰分明,才能讓垃圾分類成為居民的行動自覺。據了解,城陽街道加大財政投入,每年拿出100余萬元對分類較好的社區小區進行補助,并將垃圾分類工作納入社區目標考核;將垃圾分類寫進村規民約或小區管理規約,同時在小區設置垃圾分類紅黑榜。對分類好的居民進行通報表揚,并進行物質獎勵;實施積分管理,開展積分換購垃圾袋、抽紙等活動。同時,對不按規定分類、亂丟垃圾的不文明行為進行曝光,根據相關政策法規進行處罰。“通過正面激勵與規定處罰,讓居民的垃圾分類行為從‘受約束’到‘成習慣’,切實推動垃圾分類工作長效化、常態化。”城陽街道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