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老話說的好:“城市文明程度看公廁”。如今在農村也一樣文明程度怎樣,不僅以聯排的小洋房,繞村的水泥路,聚人氣的活動中心為衡量,更要看公廁等“隱秘處”是否有細節之美。
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一環。近年來,我市通過加大投入、因地制宜、統籌推進,讓越來越多的農村公廁實現華麗蛻變,用點滴細節增強群眾如廁的獲得感、幸福感。下面,請跟隨小編腳步,一起見證小小公廁的大大變化~
一座座公廁的背后,是一群人在默默付出。
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群眾幸福指數,市農業農村局接到任務后,迅速組建施工隊伍,在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火力全開,開啟“超跑”速度,大大超出任務預期修建數量。去年以來,該局緊盯目標任務,合理布局、建管結合、有序推進農村公廁工作,通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截至當前,我市已安排建設農村衛生公廁335座。
對需要改造的公廁,則拆除了原有窗戶、墻磚、地磚,更換潔具、加裝鋁合金窗,并對公廁供水、排水管線、用電線路進行重新布線改造,改善了公廁室內的采光與通風效果,大大提升了實用功能和衛生狀況,可謂“舊貌換新顏”。
從原來的簡易廁所,到如今高大上鄉村新地貌,這樣的變化讓附近的村民十分開心。
“現在的公廁都修得特別好,外面看著很漂亮,里面也很干凈。”帶著孫子在廣場玩的南山村村民毛章全告訴記者,以前在外面遇上內急的時候,到處找廁所,不得已只能向周圍住戶說好話行個“方便”,或者急著往家趕,“現在不用擔心了,公廁衛生好、設施全,還有專人管理,這已成了我們村展示形象的一個窗口。”
所謂小細節關乎大民生。公廁雖小,卻牽著民生,連著文明,關乎市民的幸福指數,是城鄉文明建設的重要方面。
在此,我們也倡議廣大市民群眾自覺愛護公廁、遵守公約、文明如廁,共同維護良好城市環境、倡導城市文明新風,打造別樣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