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綠化市容局16日披露,2020年,上海將致力基本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今年,上海將加快推進末端設施建設,新增干垃圾焚燒和濕垃圾資源化利用總能力3450噸/日。
據了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之下,上海垃圾分類成效仍然保持了良好的水平。上海市綠化市容局跟蹤調查數十個居住區,有三分之二的居住區保持優秀的自覺分類投放水平,三分之一的居住區保持在良好的分類投放水平。
該局透露,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上海濕垃圾和可回收物分類成效方面絕對量有所下降,但與預期分類率相比,仍超越了預期要求或基本與預期保持平衡。3月份,上海干垃圾處置量為11693噸/日;濕垃圾分出量為7394噸/日;可回收物分出量為3342噸/日。
2020年,上海將積極營造良好社會氛圍,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上海將完善促進居民分類習慣養成的長效機制,實現95%以上居住區和單位生活垃圾分類實效達標,85%以上街鎮達到“示范街鎮”標準;可回收物日均回收量達到6000噸以上,有害垃圾日均分出量達到1噸以上,濕垃圾日均分出量達到9000噸以上,干垃圾日均處置量控制在16800噸以下,垃圾資源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
上海將著力完善全程分類體系。優化可回收物“點站場”體系功能布局,完成6000個居住區服務點功能提升。
誤時投放點管理、破袋投放引導是民眾在生活垃圾分類中遇到的難題。今年,上海將攻堅突破這些重點難點。上海將采取“科技+管理”模式,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操作規程。相關部門將推進垃圾投放點加裝智能監控設備、建立可追溯信息化系統等方式對源頭分類行為進行監管,尤其是對誤時投放點分類投放行為加強監管并及時反饋,做好誤時投放點垃圾分類實效日常管理。此外,上海將改善投放環境,方便居民分類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