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住建部、生態環境部兩位副司長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不約而同談及垃圾分類。
4月12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住建部、生態環境部兩位副司長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不約而同談及垃圾分類。
住建部城建司副司長劉李峰表示,截至2019年底,全國46個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居民小區覆蓋率已接近70%,住建部將迎難而上,繼續推進實施垃圾分類;
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副司長周志強則表示,將落實垃圾分類要求,推進“無廢城市”建設。
關于全國垃圾分類發展狀況,劉李峰表示,截至2019年底,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等46個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居民小區覆蓋率已接近70%,其他地級以上城市也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廣東、浙江、陜西等省都按規劃統籌推進。
劉李峰介紹,疫情的發生對生活垃圾分類推進造成一定影響,但據了解,上海、廣州、廈門、杭州、寧波、蘇州等一批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啟動早,群眾基礎好,很多小區居民在疫情期間沒有現場引導情況下,仍然能夠自覺、定點分類投放垃圾。上海市監測數據表明,一季度廚余垃圾處理量與疫情期間常住人口匹配,進入處理設施的廚余垃圾程度并沒有下降,也就是說混入的其他垃圾并沒有上升。同時,近期各地都加大了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推進力度,比如昨天蘇州市召開了全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會,市委市政府兩個“一把手”出席,部署和推動工作。
他透露,住建部已部署46個垃圾分類重點城市迎難而上,突出提高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補齊廚余垃圾處理設施短板等工作重點,努力把疫情對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造成的影響降低到最低限度,完成好全年目標任務。
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副司長周志強介紹,目前全國共有11+5個城市和地區正在按計劃推進“無廢城市”建設試點,浙江省、吉林省政府已經決定在全省開展“無廢城市”。下一步,將重點從“加強塑料污染治理”、“落實垃圾分類”等方面推進“無廢城市”建設。
據悉,“無廢城市”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踐行綠色生活方式,則是“無廢城市”建設的重要任務。
周志強表示,下一步將從以下幾方面重點推進“無廢城市”建設:
一是通過發布綠色生活方式指南,制定無廢商圈、無廢飯店、無廢公園、無廢景區、無廢學校、無廢機關等創建標準,引導公眾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踐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二是落實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限制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推廣使用可循環利用物品,擴大可降解塑料產品的應用范圍。
三是全面推進快遞包裝綠色治理,推動同城快遞環境友好型包裝材料全面運用。
四是率先落實垃圾分類要求,推動資源化利用。”